您好,欢迎来到辽宁省干部在线学习网!

文 章首页 >> 
辽宁实践“四种形态”营造良好政治生态
来源: 人民网 发布日期:2016-12-08 00:00:00.0 浏览量:342

11月20日,省委党校辽兴大厦三楼报告厅座无虚席。

在刚刚顺利完成14个市党委换届的关键节点上,全省新一届市级“两委”领导班子集体廉政谈话教育学习班如期举行。

“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上来,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,紧密结合实际,坚持问题导向,从严抓思想、抓管党、抓执纪、抓治吏、抓作风、抓反腐,坚决打赢从严治党、正风肃纪、修复政治生态这场攻坚战,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。”

省委书记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希的一席话代表了省委对领导干部的殷殷重托,也是全省人民的由衷期盼。

这是一场面对面的集中约谈,广大党员干部需要经常进行“思想体检”,践行全面从严治党在辽宁,离不开这样的提醒、推动和部署。

当前,辽宁正处于滚石上山、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,又经历了辽宁拉票贿选案的沉痛教训,修复并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,省委主动担起全面从严治党和推动振兴发展的重担。

这一年来,我省综合运用“四种形态”,始终不忘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,监督执纪,从严治党,推动党风政风加快好转。

抓住领导干部这个“关键少数”

这样高层次地对新任的市级“两委”领导班子进行集体廉政谈话,在辽宁尚属首次。而由省委书记、省纪委书记面对面、一对一约谈领导干部,这一年间,未曾间断。

14个市“两委”换届期间,按照省委要求,省纪委共完成了对642名推荐人选的党风廉洁意见回复,其中就包括对领导干部的多次约谈。一个一个地过筛子,坚决对在审核中发现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和违纪的党员干部,有“病”说“病”、有“患”言“患”,该取消资格的取消资格,该深入调查的深入调查,该立案查处的立案查处,目的只有一个——坚决防止带病提名、带病提拔。

从严治党,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“关键少数”。省委将把住领导干部“党风廉洁意见回复”关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,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。

李希多次强调,要坚持用党的六项纪律衡量党员干部的行为,抓早抓小、动辄则咎,发现苗头倾向及时提醒,触碰底线及时纠正。要坚决强化党内监督,确保失责必问、问责必严。突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,使党内监督真正严起来、实起来。

省纪委不回避、敢碰硬,组成了90多个专项检查组,抽调政治素质高、业务能力强的纪检干部,形成了从具体执纪人员、室主任、分管常委、分管副书记到省纪委书记的一条责任链,层层把关。对14个市推荐人选开展问题线索的大起底、大排查。对信访反映的领导干部逐一核查,坚决防止一核了之,而是一查到底;对于发现的问题做到早提醒、早教育、早纠正,防止发生“病变”。

“如果发现哪个省管干部有问题,省委带头谈。省委、省人大、省政府、省政协领导按分管工作分别谈。”省纪委信访室相关负责人介绍,信访室每隔一段时间会将各地区、各部门主要领导执行六项纪律和落实“两个责任”方面存在的问题,以“要闻摘报”的形式直接报送省委。尤其是今年巡视反馈以后,落实巡视整改意见,坚持问题导向,已约谈省管干部多人。

党委带头,把功夫下在平时,通过谈话的方式,教育提醒各级党员领导干部,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。今年8月以来,13名厅级干部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受到了纪律处分。他们在接受省委书记、省纪委书记谈话后,深受触动:党组织的谈话如同当头棒喝,让我们警醒,以前忽视这些违纪“小节”,这回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。纪委在我们违反纪律之初给个纪律处分,是爱护我们,是防止以后出更大问题。

党委书记当起了“婆婆嘴”,板起脸来抓管理抓监督,使“咬耳扯袖”“红脸出汗”成为我省党内政治生活的常态。

治病救人防止小病拖成大病

“绝不灰心,带着改造错误的决心,重新投入到振兴发展的工作中。”面对纪委的谈话,58岁的某市厅级干部老钱(化名)声音颤抖。

老钱入党35年,获得过很多荣誉,不久前因为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,被给予了留党察看处分。处分结果宣布那一刻,压在老钱心头的石头落地了。“组织上没有‘一棒子打死’,而是给了我改过的机会。”

老钱是众多违纪干部的缩影。

当党员干部刚出现苗头性、倾向性的问题时,有人站出来提醒,有组织提早处理,就会防微杜渐,防止小病养大、大病恶变,“好同志”变成“阶下囚”。

省纪委负责人说,不以惩治极极少数代替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,衡量从严治党的成效,更注重诫勉谈话、函询了多少党员干部。今年1月至10月,我省各级纪委诫勉谈话1251人,函询2875人(次)。仅上半年函询的领导干部就比去年全年多了751人(次)。

为了达到惩前毖后、治病救人的效果,各级纪委做到将监督执纪的关口前移,既用纪律尺子衡量、又用高标准引领;既讲问题、又提希望;既谈清谈透问题、又鼓励放下思想包袱;让触犯纪律的领导干部触及思想和灵魂,又达到口服、心服、信服的效果。

在对抚顺东洲区委原书记徐波、新抚区委原书记刘凯案的265名涉案党员干部进行处理时,抚顺市纪委综合运用了“四种形态”。相关办案人说,准确运用“四种形态”,及时治“病树”、拔“烂树”,保护了整片森林。从惩治少数向管住全体党员转变,既坚持惩治极极少数,更瞪大眼睛、伸长耳朵去发现问题,抓早抓小、动辄则咎,各级党委和纪委管党治党的责任越来越重。

不是单打一而是打好组合拳

8月至10月,省管干部被纪律审查的消息密集地出现在新闻媒体上:铁岭市委原书记吴野松,沈阳市政府原副市长祁鸣,大连市委原常委、原常务副市长曹爱华,省人大常委会原委员尹亮,省政协原常委周连科,葫芦岛市委原副书记、市政府原市长戴炜,铁岭市委原副书记、原市长姜周先后因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……

今年以来,省纪委通报严重腐败案件41起,损害群众利益、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378起。值得注意的是,集中通报干部违纪问题一次超过20起的多达9次。

“坚持零容忍,持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,既要抓早抓小,及时查处违纪的党员干部,更要坚决查处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的党员干部,以此彰显党纪国法的严肃性。”省纪委相关负责人说,这有利于发挥震慑作用,强化“不敢”的氛围,实现惩治极极少数、教育大多数的政治和社会效果。

“四种形态”不是单摆浮搁,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,必须整体把握、综合运用。只有把前面的形态落实到位,一级一级“阻挡”,才能使后面的形态成为少数、极极少数。同样,后三种形态特别是第四种形态运用好,才能确保第一种形态成为常态,取得实效。今年1月至10月,全省立案12208件,结案11324件,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099人。其中,轻处分8021人,占72.3%;重处分3078人,占27.7%,包括移送司法机关235人,占处分总人数的2.1%。

转的是方式变的是理念

我省综合运用“四种形态”后,带来最大的变化是,执纪方式从过去盯违法转向盯违纪,由注重纪律处分转向综合多种处置手段、由注重查处违纪问题转向注重严肃追责问责。

“管的不是少了而是多了,不是松了而是严了。转的是执纪的方式,变的更是执纪的理念。”本溪市纪委书记石崧在接受采访时说,如今在各市,约谈党员干部尤其是一把手,不是新鲜事了。党委不仅不当甩手掌柜,而且主动担责责无旁贷。本溪市委带头制定并实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谈话暂行规定,市委书记带头谈,市委常委所在部门和人大、政府、政协党组做到以上率下,大家拧成一股绳,共同为修复政治生态、干事创业添柴助力。

纪委的监督执纪无论从信访处理方式,到线索处置方式再到案件审理方式上都在发生变化。尤其是纪律审查中,改变追求贪腐数额、影响大小和“吃干榨净”的惯性思维,避免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对违法行为的查处上,坚持快查快结。鞍山千山区区委书记马成志上任不久,就因为该地区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不达标成为被约谈的对象。被约谈后,他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这根弦绷得更紧,此后,千山区考核“战绩”节节攀升。践行“四种形态”后,一把手的责任意识更强了。

综合运用“四种形态”在广大党员干部中也得到了积极回应:时刻牢记党纪国法不容挑战,廉政底线不可触碰,做对党忠诚、个人干净、敢于担当的好干部,为辽宁振兴发展贡献力量。

为了让纪律真正成为管党治党的一把戒尺,全省各地正在积极探索践行“四种形态”的好办法、新路径。省纪委出台了《关于诫勉谈话的具体办理办法(试行)》《关于对省管干部进行谈话函询的暂行办法》,在制度建设上进行探索。省纪委搭建的“问题线索查处与反馈平台”,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为运用“四种形态”监督执纪插上科技翅膀。鞍山市纪委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领导干部廉洁评价制度,市管干部廉政考核不过关,会受到函询、约谈、诫勉谈话、问责等多种方式的处置。锦州黑山县委与全县的94个基层单位党委(党组)签订承诺书,今年乡镇党委换届前,对全县拟提拔的209名领导干部全部进行谈话,营造风清气正、严守纪律的换届氛围……

践行“四种形态”,全面从严治党,全省上下全力营造不能腐、不敢腐、不想腐的氛围,坚决打赢从严治党、正风肃纪、修复政治生态这场攻坚战。